不知从何时起,全球的人文环境似乎变得不友善。网络上的恶语滔滔不绝,人们的怨气也越来越严重,导致我们不愿意说话,不敢说话,每一句话都思前想后,生怕说错了被人骂。我们说的话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。

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充满元气、友爱的相处。

以下场景是网友们投稿的经历,我们希望不友善的事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下规避。以下均为第一人称表述。

我经常在购物或下车后向他人道谢,通常对方都面无表情,不说一句话。虽然这是他们的自由,但我更希望能得到善意的回应。因此当别人向我道谢时,我也一定会礼貌地回应。

有一次在二手平台以 3000 的价格出售一台笔记本电脑,有个人私信给我说 2000,并声称别人都是 2000,我回复了一句“可能别人的配置比我的低一些吧”。然后他发了一堆链接,接着说了一堆类似“低?”、“这个低?”、“你看这个,价格一样,低?”,其实我很困惑,他如果看中了别的产品,为何还语气极其不友善的来询问我呢?

后来我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有人说“我很小心翼翼跟卖家讲了一个价,他就把我拉黑了”,这让我想到可能存在一种恶性循环。我遇到了冲动的买家,也可能会遇到冲动的卖家,结果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不好,以后可能因为一句话而拉黑对方。因此,我非常希望好的买家/卖家能够遇到好的卖家/买家。

之前我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个人博客,其中有一个“关于我”的栏目,网址为“xxx/article/1”,意思是“关于我”的内容是我博客的第一篇文章。有个人在我的社交账号下洋洋洒洒了写了一大篇,起因只是因为我的个人资料写了一个“连续创业者”,而“关于我”的网址没有使用类似“xxx/aboutme”,认为我连重写规则都不会使用,怒骂我认知不清,不配使用这个称号,对我很失望。难道使用什么链接就能证明我的技术水平吗?

一次晚上我点了一份炸串外卖,并在送达后发现其中一串的一部分露在外面。我友善地与商家联系表达了我的想法“有一串炸串露在外面,没法吃了”,商家的回应却带着一种阴阳怪气的口吻“哦?那你加我微信我退你,赶紧把那串扔了别把你毒死”。尽管他的解决方案没有问题,但他得语气却像是我做错了。

加上微信后,他说让我将肉串扔垃圾桶的视频发给他,然后给我发了一个转账。当我录好视频发送后却发现他已将我删除。

以上其实就是生活中的种种小事,当然还有更多更加恶劣的事情,这些事情的积累使我们最终决定开始制定"雨滴公约"。

如果有平台采用"雨滴公约"后是否会意味着言论自由被限制了?首先言论自由并不是无底线的。我们认为该公约反而能够让人们更敢于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发表言论,而不必担心被人谩骂。并且该公约并非法律法规,没有实际的强制力。如果有人反对该公约内容,他们可以另外建立一个网站来阐明他们的立场。

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非常困难,也不是几个人能够实现的。但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,在互相都认可并尊重执行雨滴公约的的范围内,以法律法规和公约作为判断依据,通过"大众判定"和"判定委员会"的形式,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包容、友善,希望每个人都能充满元气、友爱的相处。